聯合報寫作教室/仁醫與人醫

聯合報寫作教室/仁醫與人醫

 張日郡 作家╱撰寫

《好讀周報》有一期的圖擊隊引起我的注意,它的標題是「仁醫與人醫」,藉由諧音字「仁」與「人」來傳達「醫生」這個職業存在之意義,實在高明。

「仁醫與人醫」的內容,即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疫情當前卻有少數的台大住院醫師藉機請假,因此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特意撰寫一封公開信,提醒或勸戒這些住院醫師「為人(醫)之道」。

課堂上,我將這封公開信印給學生閱讀,並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些住院醫師,檢視自己讀這封信時有沒有被吳院長說服,最後一同探討為何(不)能被說服的原因。

若仔細檢視這封公開信的文章結構與類型,其實就是學生們學過的「議論文」,從「論點」的提出,再以「事實論據」與「道理論據」來支持論點,第三個部分則是陳述方法,最後結論。

吳院長提出:「醫師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此時更應拿出行動與態度,不只保護自己,也讓我們的家人、同仁及社會大眾一樣免於病毒的威脅。」(論點)接著他舉出2003年SARS時,也是靠著醫護不分你我,團結一致,方能成功。(事實論據)同時,他也談到知名鋼琴家傅聰赴美進修,他的父親告誡他:「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道理論據)吳院長轉化這句,談醫師這個職業:「先為人,次為醫師,再次為專科醫師。」光談道理,沒有方法也不行。

吳院長認為要成為仁(人)醫,就必須培養團隊及體系的意識,學習配合。同時,不要放棄「看起來無用」之事,而是要將這件事放在整個人生系統去衡量,要放棄的是當一個只會看眼前利益的「功利主義者」,方成仁醫與人醫(結論)。

「如果你們是台大住院醫師,還會藉機請假嗎?」同學們搖搖頭,紛紛要「銷假上班」。吳院長這封公開信,說服別人的議論文結構,就是我們學校所教所學,那也是我們想要培養學生未來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與人文關懷。

台下的這些學生,或許有些會成為醫師(或住院醫師),但也有一些會成為像吳院長這樣具備人文素養與敘事能力的仁(人)醫。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