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賞鳥做科學

一起賞鳥做科學

撰文╱林大利(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鳥類是非常特殊的生物類群,羽色引人注目,移動能力強,是反應環境變化的指標生物。相較於其他生物,鳥類不僅容易觀察、辨識,即使你對牠們沒興趣,當牠從你眼前飛掠而過,實在很難無視牠們。也因此,鳥類成為最受科學家關注的生物類群,許多生態學理論正是透過鳥類研究發展而來。不過許多鳥類的新記錄,都是鳥友提供,而非鳥類學家或生態學家。

全世界的公民科學資料庫,超過一半是鳥類的資料。台灣亦然,眾多鳥友一直都是公民科學的好夥伴。從eBird Taiwan平台來看,超過4500名使用者上傳過賞鳥紀錄,而且每年台灣的賞鳥記錄都維持在全球前十名。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無償為鳥類監測投注時間心力長期觀察?除了鳥友本身的熱情之外,積極發佈公民科學計畫的成果也是維繫鳥友熱情的關鍵。不僅如此,鳥友參與公民科學的過程,也是一種自由選擇學習,除了可以為鳥類保育做出貢獻,也能學習科學新知。鳥友的觀察及辨識能力會隨著培訓課程累積的相關知識與技術而進步。如此一來,隨著參與經驗更豐富,資料的品質也會顯著提升。

台灣的鳥類公民科學執行10年至今,已經可以藉由民眾回報資料,分析絕大多數的常見繁殖鳥和常見度冬水鳥的族群趨勢,每年發佈最新成果,並且建立複合物種指標,反映森林鳥類、農地鳥類和外來鳥類的數量變化狀況,並且評估台灣的森林和農業環境。不僅如此,鳥類相關的公民科學資料,已廣泛用於生態檢核和環境檢核,並且做為設置太陽光電板的選址依據。(摘錄)

 

本文取自《科學人》雜誌2021年1月號,更多的內容歡迎閱讀《科學人》雜誌。相關訊息網址:sa.yli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