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多元素材的養分(上)

聯合報寫作教室/多元素材的養分(上)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王一亘老師╱撰寫

多年前,有一位來學琴的學生哭著告訴我,媽媽把他的流行樂CD丟掉,因為媽媽認為那都是糜糜之音。他很困惑,難道不同音樂需要比較嗎?不是經典就沒存在價值?過了幾年,孩子迷上了言情小說。他把所有零用錢拿來買流行書籍,總將小說藏於課本間,趁著通勤和下課時間偷偷翻閱。後來他慢慢發現,有他個人標記的書,一本一本的在圖書館出現。當他看見書上熟悉的記號時,他知道,媽媽把他的書捐了出去。於是,他更迷惘了,難道時下流行的文本毫無可取之處嗎?

很多人會有個奇怪的迷思,對於閱讀文本的選擇就必須是具有一定文學性的篇章,既然要閱讀,那就必須是傳世經典之作。然而我卻認為,重點不在於我們選擇看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看。

換句話說,閱讀是一種透過文本解構作者思路的行為,而讀者在解構的過程中,如何建構自己的思維才是更重要的。

比如先前,歌手黃明志與蕭敬騰合作了一首歌〈流浪狗〉。在偶然的機會下,有幸與學生討論了此文本。我們分析了第一部分的主歌歌詞,是從第一人稱視角描寫流浪狗的困境,從狗狗主角「我」聽別人說到自己的生活情境。緊接著,進入副歌,分析了段落間的層次,從「境」到主觀感受、心聲。進一步推理出,狗狗流浪的原因很多,而背後隱藏的主因多是「遺棄」。

第二部分的主歌,則是用近年相關新聞事件的縮影進行描寫,將主角「我」的日常刻畫得淋漓盡致。最後也試著從音樂調性切入,這是一首降B小調的歌曲,小調特性通常適合描述淒涼、悲歌類型的音樂。而該調性選擇,正好貼合「流浪的無奈悲歌」。尤其,副歌處,歌詞敘述結合小調旋律,將那份無能為力與心痛困惑推向情緒制高點。緊接著,又聊起了這兩位歌手為何要創作這麼一首歌?期待帶給閱聽人什麼反思?又為何在第二段主歌要將如此沉重、用詞激烈的畫面推進觀眾腦海中呢?

事實上,流行文化的傳播力量本就不可小覷。打開我們對文本的設限,反而激盪出我們對議題的深度思考。因此,當解構完文本之後,我們也可以試著寫一篇以第一人稱視角「○○的獨白」,而你又將如何建構你的寫作思維呢?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