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書人╱賴傳升(國立中興高中公民科實習教師)
面對茫茫書海,你是否曾想問:讀書的意義是什麼?是否在選填志願時開始思考:自己嚮往什麼樣的未來?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最後會走向何方?如果有,歡迎你踏入哲學思考的領域。說起哲學,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艱深、抽象,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哲學其實離我們不遠:當我們認真、深入思考一件事情時,就是進行哲學式的思維。《十六歲的哲學課》一書用平易近人的文字、日常生活的語彙,把哲學鑲嵌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思考──邁向真正的素養
放眼台灣的高中教育,哲學不在其內,除了文化因素,更大原因在於大眾普遍認為哲學的難度與方向不適合在高中階段進行,所以沒有相關課程的設計與訂定。本書作者手島純認為:哲學是豐盈的思考源泉,而「思考引導批判,批判引導行動」,高中階段的哲學教育不僅可以強化獨立思考,更是提升民主素養和公共參與的關鍵。批判思考的養成是108課綱的重要能力,在自主學習以及歷程檔案中,教授不單看學習成果,更注重學生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用什麼方式嘗試面對問題,據以評估學生進入專業領域前的潛力與問題意識。
素養教育強調「帶著走」的終身學習能力,更強調提升「人」的素質與涵養。懂得思考,能看穿事物的表面直至問題核心,並想出更周全的解決方法;懂得思考,可以跳脫時空限制和不同時代的人進行想法交流、反省自身的不足;懂得思考,我們可以看見更深層的世界,啟動更深層的對話與行動。學會思考,彷彿裝上一對翅膀,我們學會自由翱翔。
●16歲的煩惱 哲學的危機
「我是誰、從哪裡來、會往哪裡去」不僅是哲學領域的老生常談,更是青少年在摸索世界時常會觸碰的問題。「我是誰」牽涉自我認同;「從哪裡來」關乎對自我根源的探索以及人際互動的覺察;「會往哪裡去」則與未來的想像、生涯職涯的思考相關。本書從青少年日常的煩惱與疑問切入,提供哲學家思考與分析問題的方式,將16歲的煩惱與哲學史巧妙串連,例如:作者從工作的經驗談馬克思的異化、從基督教鄰人之愛的啟發談青少年的迷失與價值的建立、從沙特與李維史陀的分歧談年輕人膨脹的個人主義以及社群軟體造成的危機……16歲小小腦袋瓜裡的漩渦,儼然是一齣壯麗的哲學風暴。
●成人,是青少年的延續
兒時的我們,總希望自己快點長大。但,什麼是長大?怎樣算成人?一般認為,成年是脫離青少年的狀態進入社會,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揮別不成熟的自己,方為「長大」、「成人」。作者卻認為,成年不意味著告別青少年,「高中時代真的對一個人影響巨大。你可以說,人是為了找到16到19歲時滿腹疑問的解答,才活下來的。」在這個感官最綻放的年紀裡,我們所覺察、思考到的,往往是最新鮮且最具生命力的想法,有著一股質樸而純粹的感動。於是乎,成人並不是成長的終點,而是青少年的延續。青春的所有將凝縮為一顆種子,長大是我們澆水灌溉的過程,讓種子成長為豐碩的樣貌。
成年與青少年之間並沒有一條清晰可分的界線存在,無論是少年的你、中年的我、年邁的他,或多或少都在回應高中時期一閃而過的大哉問。翻開《十六歲的哲學課》第一頁,開啟思考的起點,這場屬於自己的青春大冒險,你是否準備好了?
●他們這樣做╱咖啡佐伴書香 主題系列活動
中興高中每年圖書館周精心設計主題書展、藝文講座、創客研習等系列活動,其中「咖啡書香」鼓勵師生一邊品啜咖啡、一邊沉浸書本的魔幻世界,讓咖啡的濃郁映襯書本經時間淬鍊的氣味,在圖書館溫馨雅緻的環境裡體驗感性與知性的雙重饗宴。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