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編譯高詣軒
9月底,巴黎副市長葛瑞格華在法國媒體鏡頭前,臉色嚴峻的宣告:「沒有人是安全的」,但他討論的並非氣候變遷或新一波傳染病,而是會叮咬人體、吸血並引發搔癢的惱人小蟲「臭蟲」。事實上科學家指出,近20年間全球多地面臨臭蟲蟲害捲土重來,不只巴黎,美國紐約、芝加哥等世界大城皆存在臭蟲,且短期內恐難解決。
數周以來,網路瘋傳許多影片,顯示貌似臭蟲的昆蟲現身巴黎的地鐵、列車,電影院和機場也無法倖免,巴黎陷入臭蟲恐慌,一名法國國會議員先前更指稱臭蟲正在國內「散布絕望」,呼籲總理有所行動。時值巴黎奧運在即,數百萬人明年將造訪該市,加深的憂慮。
●可能夾帶病原體 留下搔癢腫塊
臭蟲究竟是什麼?美國網路媒體Vox報導,臭蟲為無翅小蟲,通常會在夜間叮咬人體並吸血,可感知人類體溫或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來尋找下手目標。臭蟲雖可能夾帶許多病原體,但似乎不會將疾病傳人,而是留下搔癢的腫塊。
●爆發規模不清楚 可說無所不在
臭蟲「爆發」規模尚不清楚,許多網傳影片亦未獲證實,但巴黎勢必窩藏臭蟲,世界各大城亦然,幾乎可說無所不在。
據期刊《年度昆蟲學評論》(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近期文章,科學家指出,臭蟲問題截至20世紀中葉原已漸趨平息,近20年來卻在全球再起,且這波臭蟲「逆襲」恐怕短時間無法落幕。
●數千年前已危害 燒建築防蔓延
臭蟲別名「床蝨」,在化學除蟲劑發明前,對人類影響更甚,早在數千年前的古埃及,人類就飽受臭蟲侵擾。直到19世紀,還有部分倫敦旅店會建議住客把自己灌到半醉,以便「取得一點睡眠」,足見臭蟲危害。為了遏止臭蟲蔓延,當時甚至會將整棟建築燒毀。
1940年代,DDT化學殺蟲劑普及,情況大為轉變。二次大戰期間,多國軍隊使用DDT抑制瘧疾等蚊蟲散播的疾病,並且對付體蝨問題。DDT也對臭蟲展現高度殺傷力,和其他新開發的除蟲劑共同造就臭蟲銳減。時至1960年代,臭蟲侵擾的情況已相當罕見,至少在富裕國家不再成問題。
即使DDT在1972年因為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不良影響,在美國被禁用,臭蟲仍未立刻群起反攻。
●近年又傳入侵 澳洲7年增45倍
好景不常,約20年前的世紀交替之際,英國、美國、澳洲、日本等國開始傳出成群臭蟲再次侵入民眾住家,例如在澳洲,臭蟲侵擾的狀況在1999年至2006年間,估計增加45倍。在美國,並未有臭蟲侵擾相關明確數據,但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環境保護署曾在2010年發布聯合聲明,警告臭蟲再起。
為何臭蟲多年沉寂,如今再度興風作浪?有不少較明顯原因,例如現今大多人口聚集在都市,而稠密、溫暖的人體正是臭蟲的最愛。此外,人們移動頻率更甚過去,給予臭蟲四處散播的契機。
但當前臭蟲遍地開花的主因,是牠們已對多種除蟲劑發展出抗藥性。殺蟲劑是對付臭蟲的主要法寶,然而根據科學家指出,臭蟲現已可以抵抗「大多數主要殺蟲劑種類」,包括極常用的類除蟲菊精(pyrethroids)。臭蟲如今也已能抵抗DDT。
前述期刊文章共同作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都市昆蟲學教授李昭揚(Chow-Yang Lee)表示,類除蟲菊精等殺蟲劑已無法對付臭蟲,也有證據顯示,意在使昆蟲脫水死亡的矽藻土之類粉末也不再對臭蟲收效,至少有部分臭蟲已發展對乾燥脫水的抵抗力。
這卻不代表臭蟲無法消滅,例如只要約攝氏45度以上高溫,就會令臭蟲難以招架,而研究顯示臭蟲不太可能對高溫發展抵抗力。同樣地,極度低溫也會使臭蟲死亡。李昭揚亦指出,透過高毒性化學物質綜合殺蟲劑施以燻蒸,也能有效殺死臭蟲,反覆實施時效果尤著。
但相關除蟲方式的一大局限在於成本過高。李昭揚說,要讓一間公寓進行除蟲,成本就上看數百至數千美元,低收入社區往往難以負擔;相對不富裕的社區於是被視為是臭蟲溫床,恐將蟲害外擴至其他地方。
除非人類開發出更便宜有效的除蟲方法,或政府能補助低收入社區的除蟲工作費用,世界各地的臭蟲問題恐怕無法斷絕,人類似乎只能學習和臭蟲共存。
●防治篇/床鋪有紅色血痕 可能有臭蟲存在
臭蟲雖難斬草除根,要避開臭蟲卻相對簡單。例如剛入住飯店或Airbnb的訂房時,就可以立即檢查床鋪是否有紅色血痕;李昭揚指出,臭蟲飽餐一頓後,其排泄物會夾帶局部血紅素。另外,也可以直接觀察臭蟲是否存在,其尺寸和蘋果籽相仿,可用肉眼看見。
假設必須在有臭蟲的地方過夜,李昭揚建議,回家後不要立刻將行李帶進屋中,可將衣物取出後放進烘衣機處理至少30分鐘,或是清洗後晾乾。另外,可用掛燙機在室外替行李做高溫處理,如此可有效殺死臭蟲卵。
而若在家中發現臭蟲,李昭揚呼籲要立刻尋求專業協助。若是臭蟲侵害範圍尚小,除蟲人員可能用手持蒸氣裝置清理家中床鋪和家具;要是臭蟲已經入侵家中各處,除蟲員可能會希望實施燻蒸或將家具放到加熱室,這也會使開銷增加。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