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腦算算鍋/三國名將張飛 其實跟玄彬一樣高!

補腦算算鍋/三國名將張飛 其實跟玄彬一樣高!

文╱洪介興

●問問你╱身長七尺五寸 劉備到底多高

說到三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許多形象各異的英雄人物了,由於小說完全只能依賴文字傳達,因此讀者須根據作者的描述自行想像畫面,然而這也正是閱讀小說的一大樂趣所在。在第一回中,劉備、張飛、關羽、曹操等人依序登場,這些如此重要的角色,形貌上必定有所著墨,作者描述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而張飛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再說到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曹操則是「身長七尺,細眼長髯」。

劉備身長7尺5寸,這是怎樣的身高呢?如果常接觸美國職籃NBA,就會知道即便在NBA,身高超過7呎的球員都很少,實際上,現役身高最高的球員塔科.法爾(Tacko Fall)正是7呎5吋!折合公制單位大約是226公分,難道劉備如此之高?那麼關羽豈不是超過270公分了嗎?

●告訴你╱英呎台尺 單位不同 八吋蛋糕 約20公分

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塔科.法爾的7「呎」5「吋」多了口部,是選字發生失誤嗎?其實不然,原來「呎」這個字代表的是英制的一尺(foot/feet/ft.),相當於30.48公分;而「吋」這個字代表的是英制的一寸(inch/inches/in.),相當於2.54公分,12吋為1呎;口語上為了有所區別,亦可做「英呎」、「英吋」,或「英尺」、「英寸」。生活中描述圓形蛋糕、pizza和輪胎大小的時候,就是用英吋來表達它們的直徑,像8吋蛋糕就是直徑大約20公分的蛋糕。

弄清楚了「呎」和「吋」,那麼「尺」和「寸」又是多長呢?生活中常用「尺」來描述家具、線材的規格,像是5尺(寬)的雙人床、9尺(長)的延長線等,這裡的「尺」指的是「台尺」,大約是30.3公分,而1尺是10寸。1970至80年代有位身材高大的武術家陳正行,人稱「北港六尺四」(即6尺4寸,此稱號用台語發音會更加傳神),可見當時民間習慣使用台尺更甚於公尺,依此計算,他的身高大約有194公分。

「台尺」雖以「台」為名,但其實是日本統治所遺留下來的測量單位,同樣留用至今的還有重量單位「台斤」,通常稱做「斤」,相當於600公克,而1斤是16兩;還有測量面積的單位「坪」,又做「日坪」或「台坪」,6尺見方的面積大小就是1坪,大約是3.3平方公尺,一般的雙人床墊多為寬5尺、長6.2尺,再寬一點就很接近1坪的大小了,知道了這一點,再聽到別人談論起坪數的時候就會比較好想像了是吧!

●解疑惑╱漢朝測量單位 一尺約23.1公分

筆者幼年讀到這些英雄的形象時便覺奇怪,不論用英呎還是台尺算,這些人物未免都高得太嚇人了,難道是作者製造效果過頭了嗎?當年不像現在,想查任何資料只要動動手指就好,這些疑惑一直存在心中、久久不散。

原來,古代中國在晉朝以前,一尺的長度跟後世所規範的差異很大,且每個朝代略有差異。經筆者再三推敲,《三國演義》書中所使用的測量單位最可能是採取漢朝的用法,當時的一尺約為現今的23.1公分,筆者猜測,這很可能是採取成年男性手掌完全攤開的寬度,因為用我們身上的「永備尺」進行測量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實上,英呎這個單位就是從腳的長度而來,此外,英文中span這個字正也是表示手掌攤開的寬度,而1 span等於9吋,即22.86公分。

若以漢朝的單位計算,可得劉備的身高約173公分、張飛約185公分、關羽約207公分、而曹操約162公分,如此看來便合理許多!

除了關羽以外,書中提到的9尺級巨人還有董卓麾下的大將華雄,被諸葛亮任命為牙將的鄂煥,以及在陳倉城抵禦諸葛亮的郝昭和王雙。然而,在這些人之上,作者還寫到一位更誇張的大巨人。

看到這邊,你心裡想到的一定是戰神呂布吧?可惜不是,而是第90回諸葛亮南征時登場的一名虛構人物,烏戈國之主,身高丈二(1丈2尺)的兀突骨,換算下來他的身高約有277公分!想必這是作者為了塑造出南蠻強大的壓迫感和神祕感所精心安排的吧。

●問問你╱八尺大將 一把扯回 戰神呂布 到底多神

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第一戰神的呂布,作者雖然沒有直接寫明他的身高,但在第16回中卻有如下記載:

「紀靈下馬入寨,卻見玄德在帳上坐,大驚,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呂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

那紀靈乃是袁術麾下的都督大將,身長8尺,手持50斤重(約11公斤)的三尖刀,可見其高大武勇非凡,然而呂布卻能將他有如孩童一般地提起,可見呂布的身材勢必又高出紀靈至少一個量級,至於是高到哪裡去,讀者就可自行想像了。

之所以會有上面這一幕,原來是因為紀靈奉命領兵十萬進攻劉備,雙方於沛縣東南紮營對陣。呂布聞訊,考量袁術攻下劉備後將對自身造成極大威脅,因而前往相助劉備,呂布領兵抵達現場後心生一計,遂設宴邀請紀靈、劉備二人前來。紀靈本來不知道劉備也會來,一看到劉備便轉身要走,哪知竟被呂布一把提了回來,這麼一來,氣勢完全偏向呂布那邊了。

呂布勸說一陣,但紀靈怎麼可能答應,雙方甚至開始對罵了起來,此時「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來!』布提畫戟在手。紀靈、玄德盡皆失色。布曰:『我勸你兩家不要廝殺,盡在天命。』令左右接過畫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乃回顧紀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上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時,各自回營,安排廝殺。有不從吾言者,併力拒之。』紀靈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應允,待其不中,那時憑我廝殺。』」

這麼一小段文字,卻能展現出呂布的萬鈞氣勢,這正是《三國演義》的厲害之處,作者非常擅於場景的氣氛營造。

●告訴你╱208公尺外 挽袖拉弓 3公分小枝 一箭中的

戟是古代的長兵器,頂端除了有朝前的利刃外,還有朝旁的小枝,呂布放下狂語,若他能一箭射中150步外畫戟上的小枝,雙方即刻撤軍。

150步有多遠?那就得從1步談起,漢朝時的1步是6尺(1坪之所以是6尺見方,就是從1步這個單位來的),約合139公分;這不是平常走路的步距,而是刻意跨一大步的距離,應是因為走路的步幅容易受到前進速度的影響,因此用跨步的距離會較為準確。如此算來,150步大約是208公尺。

奧運射箭賽的距離是70公尺,滿分10分的靶心是直徑8公分的圓,以世界紀錄72箭700分的成績來看,大約是75%左右的箭命中靶心;呂布站在3倍遠的距離,目標是可能只有3、4公分寬的戟上小枝,別說紀靈,只要稍微懂一點射箭的常識,都會認為呂布不可能射得中目標,答應了絕對不會有任何損失。

「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正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帳上帳下將校,齊聲喝采。後人有詩讚之曰:『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虎觔弦響弓開處,雕羽翎飛箭到時。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

呂布既然希望袁術退兵,自然不會發起沒有勝算的賭注,且從文章中看來,呂布像是有十足的把握,這神奇的箭術,可把百步穿楊的養由基都給比下去了,三國第一戰神呂布,果然不是用人類的常識可以衡量的啊!

●知識家╱劉備身高 陳壽有記載

文╱張日郡

劉備的身高,延續自陳壽《三國志》史書記載,但陳壽卻沒有記載關羽、張飛甚至是曹操的身高。關、張要到《三國志平話》才有,分別是九尺二寸與九尺餘,顯然羅貫中《三國演義》均有所本,僅曹操之具體身高到了羅貫中《三國演義》才第一次寫出,而且才七尺,某種程度隱含了「尊劉貶曹」之意。陳壽亦未寫出呂布身高,《三國志平話》則是九尺二寸,與關羽身高相同。(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古典小說研究)

●作者為教育部適性教學計畫「數學建築活動」教案設計人,任教北市石牌國中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