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生命鬥士

永遠的生命鬥士

文╱記者鄭國樑、江婉儀、王敏旭、趙宥寧

●癱瘓自學技能 充實多媒體實力

「要有一技之長。」盧馬利在2002年獲總統教育獎,她認為,總統教育獎是光環,可能比一般人多一點機會,像到校園、機構分享自己的故事,但不代表是找工作的護身符,職場競爭還是取決於專長,否則就只能做臨時工。

2000年底,當時就讀桃園龍潭農工的盧馬利,是位熱愛課業、舞蹈、運動的阿美族陽光女孩,有天在實習農場上課時,同學操作農用車不慎撞倒她,造成脊椎嚴重受傷而癱瘓。

盧馬利說,高職畢業後要幫忙照顧體弱的阿嬤、阿姨,加上要不斷復健,只好放棄社工系夢想,但她自學進修多媒體技能,後來開始接設計、編輯多媒體和行政工作的案子,勉強自給自足,不至於加重父母親負擔。盧馬利最近才以助理主持人之姿參與教育電台節目錄製,這是總統教育獎關懷得獎者現況時,推薦她參與錄製節目。

但她提醒自己,專長還是就業第一要件。盧馬利清楚自己不易找到穩定工作,她決定再充實多媒體功力,從中找到工作契機。

●聽障生熱愛糕點 感謝貴人相助

另名2004年總統教育獎獲獎者鄭易嘉,原名鄭陳郁,3歲時才被發現有聽力障礙,錯過黃金治療期,但不影響他對糕點的熱愛,曾代表台灣在「第六屆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獲銀牌獎。

鄭易嘉說,求學過程同學都會協助;就讀台師大時,學校訓練20位筆抄員,從教授的上課內容到閒聊、笑話等都抄下來。

鄭易嘉就讀開平高中餐飲科時,跟著昔日導師、85℃副總鄭吉隆學習,每天放學更自主學習,可把奶油當顏料、蛋糕當畫布,擠出一隻毛茸茸的泰迪熊或是狗。鄭易嘉大二時,鄭吉隆擔心他畢業後就業困難,曾提供飯店餅乾等點心配方,以及原物料供應商管道;即便現在,如果有需要,鄭吉隆再忙也會回電關心。

鄭易嘉因未取得教師學程,許多教師好友會請他到家政課上蛋糕裝飾課,畢業後曾回師大開設5年的公益店賣早餐,目前在新莊開設可魯早午餐店已二年多;教育部若有辦活動,鄭易嘉也會接些糕點單。

鄭易嘉說,雖曾擔心過失業,但一路走來有很多貴人幫忙。

●聽障獲贈電子耳 當社工回饋社會

趙昌韋和邱柏偉都曾在年幼時獲總統教育獎。有聽力障礙的趙昌韋說,從小到大接受很多社工幫忙,不論是口語治療時期、音樂律動課程,因此他不僅選讀實踐大學社工系,現在也已是名社工,換他想幫助別人;邱柏偉則當上警察,直說社會幫助他們家太多,換他來回饋。

26歲的趙昌韋從小是單親家庭,由媽媽拉拔長大。年幼時他對母親與外婆呼喊都沒回應,直到幼兒園時才被發現聽礙。

趙昌韋國二時獲獎後拿獎金購買新助聽器;因聽力逐漸下降,18歲時他決定花百萬元在左耳動電子耳手術,但去年不慎遺失電子耳。幸好當時教育部國教署人員追蹤他的近況,得知後立即媒合華科基金會購買要價40多萬元的新電子耳,協助解決他剛出社會的難關。

趙昌韋說,社會上比他辛苦的人很多,讓他知道面對困難要想辦法解決,現在只要遇到挫折與困難,他都會用樂觀態度面對。

●父親中風母病倒 不畏命運上警專

邱柏偉是新移民之子,父親過勞中風、臥病在床,原就體弱多病的印尼籍母親跟著病倒,一家五口靠低收入戶補助度日,但他樂觀進取,不僅幫忙家務,也協助照顧兩個弟弟,2011年獲總統教育獎時才小六。當時他許願,要以自己的力量帶中風父到花蓮海邊看日出。

獲獎後,邱柏偉依然每天清晨起床替母親做家事;早期家裡連洗衣機都沒有,要帶著髒衣服去河邊坐在石頭上刷洗。後來他原想靠繁星計畫上頂大,但為能擁有穩定收入貼補家用,不想背學貸,他放棄政大改填警專,一年半前畢業分發到新北服務。

邱柏偉今年已22歲,但兒時願望還未實現。因爸爸在他得獎後第三年二度中風,現已無法對談,聽覺也只剩一點,談起這份願望,邱柏偉不斷說「不好意思再麻煩大家」。

邱柏偉說,母親嫁來台灣24年,最想去台北101,但父親臥床10年,她天天繞著父親轉,因一周只有兩次長照喘息服務,安養中心又貴,加上媽媽也想把爸爸留在身邊,現在心願只希望媽媽能輕鬆一點。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