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紀布里丹博士曾提出:「物體物體被拋擲後,明明沒有施力,離開手卻會繼續運動的問題」與假說,到底物體的運動是怎麼回事? 其實十六世紀以前,歐洲思想的發展被教會嚴密掌握, 唯有被教會審定的思想才是正確的,被認為是知識, 其中一條教會被審定的思想即是:「物體持續受到推力才會運動」。 到了十六世紀,伽利略透過斜坡實驗發現,球可以從斜面軌道的一端,滾到另一端等高的位置,中間會經歷加速和減速的過程。 斜面上有重力拉住球,使球加速,滾到另一端等高的位置時,重力的加速影響被抵消。 但若另一端的軌道是平面,重力的加速影響不會被底小,球滾到平面上會如何運動?伽利略認為球不需要力仍會運動,並會無限制地往前。 這就是物體「懶惰」的習慣,或者說「慣性」。 就算教會逼他承認他的論點充滿錯誤,他仍認為這是不可磨滅的真理。 牛頓正是奠基於伽利略實驗的成果,才能提出我們所熟知的「運動定律」。
【授權說明】 此為「LIS 科學頻道」創作之「【自然系列-物理 | 力學02】(伽利略與慣性)原來是習慣的部分阿」 (https://youtu.be/LQlMMMN9IP8) 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