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台走進校園 深耕防災意識 寓教於樂效果佳
文/羅佑純
聯合報教育事業部日前到新北市北大國小執行「明台校園安全防災教育課程」,活動中,學生不僅需分組挑戰疊疊樂,還得回答老師提出的防災知識問題。課程結束後,許多學生對答錯的題目耿耿於懷,紛紛驚呼:「我不信!我們要上網查答案!」
502班的黃芯芸與張煦同組,他們表示題目並不困難,卻因一時疏忽答錯,印象特別深刻,但也表示「長知識了」!班導師張禹桐指出,北大國小為新北市防災教育指標學校,老師們平時即會設計各式防災教具與課程,每學期也會安排防災課程。他坦言,多數學生認為防災課較為枯燥,但藉由具有挑戰性的疊疊樂遊戲,讓學生更有參與感,「給學生不同的體驗,是很棒的學習方式。」
校長劉文章同時身兼新北市防災教育輔導團召集人,將資源與專業導入校內,全面推動防災教育。由於北大國小曾歷經學生及其他學校校長因火災罹難的事件,校方特別重視火災防災教育,設置火災宣導教室,並以此為核心,發展出具有學校特色的防災教育課程。
北大國小將防災課程與五行(火、水、木、金、土)概念結合,規畫專屬教室與體驗設施:南邊設有火災宣導教室、北邊為水土保持教室,東側打造仿木攀爬的戶外設施,二樓設置金屬遙控救援模擬,另規畫與土石流相關的課程。學生可依課程安排進入不同教室,進行情境體驗,加深學習印象。
課程亦依年級設計不同主題。低年級於生活課程中學習就地掩蔽與自我保護;中年級則在綜合與健康課程中進行緊急救護訓練;高年級為社會領域學習火災與社區自主防災內容,五年級學生會使用火災宣導教室,六年級則參與社區防災模擬。
教育部對國小防災教育的核心目標為「懂災害,會判斷」,強調學生需具備情境判斷能力,能依不同場域做出正確反應,並將防災知識內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能力。不同年齡層亦有不同學習重點,例如:幼兒園著重安全意識啟發,遇危險懂得尋求協助;國小則以自我保護與情境判斷為主;國中階段則進一步強調互助與簡易自救技能。
明台產物保險經營企劃部經理藍立倫指出,「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在災害發生前就培養學生的防災意識,不僅有助於打造「安心校園、安心學習」的環境,更能彰顯保險公司作為社會安全網的價值。
明台自承辦高中以下學校公共意外險以來,即主動走進校園舉辦安全宣導活動,透過音樂劇、體驗營等寓教於樂方式,推廣防災與風險評估觀念,並結合專業知識開發趣味道具。藍立倫也提到,與聯合報教育事業部合作,採用疊疊樂作為教具的方式,效果尤佳,且適用各年齡層學生,實為推動防災教育的理想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