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何定照
1945年初、二戰期間,預計前往南洋的日本神靖丸號貨船遭美方擊沉,船上遭日徵集的台籍醫師及相關人員逾兩百名喪生,包括艋舺慈惠醫院院長王式玉。那年年中,王家才知此噩耗,曾名聞遐邇的慈惠醫院也就此正式關閉。
近80年後,荒廢多年的慈惠醫院經王式玉從未謀面的孫子王培仲努力,獲家族一致同意申請文資身分,順利登錄為歷史建築。如今艋舺慈惠醫院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最快可望年底問世,王培仲期待,此處未來能與緊鄰的清水巖祖師廟共創艋舺文資新街廓。
王培仲從小就知阿公死於戰時,但阿嬤、姑姑都從未談細節,他一直以為這是屬於家族的小事件,畢竟戰爭末期幾乎家家傳死傷。位於一樓的醫院停業後,多年來租給診所乃至小吃等商家使用,位於二樓的祖宅則在全家搬遷後緊閉門窗至今。
前年位於祖宅斜對面、康定路100號4連棟老街屋遭拆。王培仲說,在深感不捨外,也動念該對自己老家有更多歷史認識,驚訝發現阿公搭船罹難的事件原來非常有名,甚至在台中霧峰有紀念館。王培仲開始訪談曾親見阿公的家族成員,收集相關遺物,包括阿公台北醫學專門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的畢業紀念冊、日本海軍寫給阿嬤的阿公罹難通知等,一片片拼湊起阿公的家族史。
過程中王培仲也試圖與家族溝通將祖宅申報文資,一開始由於根據舊文資法,所有權人須將文資修好才能拿到容積,也就是家族恐須先借款數千萬來修屋,加上歷史建築的容積位階很低,讓家族很憂心。但不久後,文資法就修正為歷史建築在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審核通過後即可拿容積,歷建容積位階也比照古蹟,「我覺得這是艋舺祖師廟的神蹟!」
未來祖宅修復後如何運用,家族還在討論中,王培仲說,私心盼望未來能辦神靖丸事件展,全棟規畫也可與祖師廟合作,盼雙方共創艋舺新榮光。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