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大鋼(新北市五華國小、教育部環境教育國小教學卓越獎)
17年前我參訪台中科博館布置的全球暖化特展,讓我深受震撼,原來我們的地球發燒了。而今,「全球暖化」一詞已不再新穎,似乎反而成了民眾無感的日常。也許正因如此,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才會警告:「全球暖化時代已經結束,我們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
全球暖化衍生的極端氣候新聞屢見不鮮,溫室效應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從知識變成常識,然而「節能減碳」這回事說得容易,真的實踐起來可真是難上加難,光是熾熱的夏季要不要按下冷氣遙控器開關,就讓人天人交戰。
如今,不少機構提倡的「淨零碳排」概念更具可行性。我們可以適度排碳,但更重要的是肩負「設法把二氧化碳捉回來」的責任。如果能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捕捉回來,就能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此時,森林碳匯便成了大自然的救援投手。我們知道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轉化為養分與樹木的木質本體,具有強大的固碳效果,一整座森林就像是強力吸塵器一般,協助我們捕捉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
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木製品與紙製品,而「FSC森林驗證」提供我們一個均衡的方向。「杜絕全球森林濫伐」是FSC強調的重點之一,能取得FSC認證的產品意謂著:「不使用非法取得的產品原料」,使得瀕危雨林的森林碳匯功能得以被保存。例如企業以人工造林方式種植樹木製作產品,砍樹後持續種植樹木,兼顧生活便利與永續森林保護。
教育部建置樹木資訊平台,站內「碳匯計算機」適合親子一同操作。例如,若想知道巷口的老樟樹幫我們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你可以在樹幹130公分高的位置量量老樟樹的腰圍,再估測樹高,最後輸入碳匯計算機,就可得出老樟樹的碳匯量。假日時跟著家人當個碳匯小偵探,別忘了,記錄用的筆記本與擦汗用的衛生紙,可選用有FSC認證的產品,用行動為環保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