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韻涵輯
格陵蘭議會11日改選,支持緩步從丹麥獨立的在野「民主黨」躍居第一大黨,該黨選前強硬反對美國總統川普掌控格陵蘭提議。力主獨立、與美國合作態度最開放的「方向黨」得票居次,總理艾格德所屬的「伊努特社群黨」落居第三。
格陵蘭議會改選前,共組當前執政聯盟的是伊努特社群黨和前進黨,此二政黨也主張緩步脫離丹麥獨立。改選後,民主黨黨魁尼爾森將與其他政黨籌組執政聯盟。尼爾森表示,格陵蘭人想要改變,希望與各國有更多商業活動挹注社福措施,「我們不想明天就獨立,我們想打好基礎」。
川普對格陵蘭島的高度興趣,讓獨立成為格陵蘭此次選戰的焦點。川普曾揚言要以武力奪取該島,後來改口說會尊重格陵蘭人的意願。川普表示,若格陵蘭賣給美國,他願意巨額投資格陵蘭。
不過,格陵蘭當地民調顯示,至少85%受訪格陵蘭人反對併入美國。在選舉前夕舉行的最後一場辯論會中,在國會占有席次的5個政黨領袖都說不信任川普。
其實,格陵蘭所有主要政黨都支持「脫丹」獨立,但對獨立時機、方法和代價並無共識。此次得票率排名第二的方向黨在選前聲勢大漲,該黨希望在下一次議會改選前,將與丹麥當局協議擬定的獨立協議交付表決。此外方向黨領袖曾表示,希望與美國達成雙邊安全協議。
政治領袖雖然反對川普掌控格陵蘭的說法,但不排斥強化與美國的商貿關係。然而,勝選的民主黨競選期間主打教育、醫療和就業;華爾街日報分析,民主黨的勝利凸顯格陵蘭許多選民厭倦國際目光,轉而聚焦內政。
●看問題/經濟靠丹麥 獨立障礙高
脫離丹麥獨立成為格陵蘭議會11日選舉的焦點,儘管多數格陵蘭人支持獨立,但格陵蘭的經濟與生活上大幅依賴丹麥,從經濟層面看來,「脫丹」障礙極高。格陵蘭獨立前,也必須與丹麥政府達成協議,最終經由丹麥國會同意。
格陵蘭曾先後被挪威和丹麥殖民,1814年起效忠丹麥王室,1953年正式納入丹麥領土,1979年取得部分自治權,2009年獲得可透過公投宣告獨立的權利。
丹麥和格陵蘭媒體民調顯示,約84%的受訪格陵蘭人希望獨立,但45%的人企盼在不影響當前生活水準的情況下「脫丹」。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貿易統計數據,丹麥在格陵蘭的經濟中扮演要角,從海鮮到民生必需品都仰賴丹麥港口運輸,丹麥占格陵蘭島進口總量的60%,出口總量則為50%。
格陵蘭半數居民為公務員,而公務員的薪資主要由丹麥政府以補助的方式挹注。整體而言,丹麥每年對格陵蘭的經濟貢獻高達72.9億丹麥克朗(約台幣330億元)。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世界銀行數據指出,格陵蘭以漁業為主,境內生產毛額為32億美元,不到丹麥的1%;就經濟角度,格陵蘭的獨立門檻極高。
另據「法新社」報導,丹麥憲法第19條授權丹麥政府可在國會同意下,放棄部分領土。南丹麥大學法學教授佛格表示,2009年的一項自治法基本上已建立格陵蘭獨立的路線圖,該自治法第21條指出,格陵蘭人民應自己決定是否獨立。若真要獨立,丹麥和格陵蘭政府應就該事項舉行會談並達成一項協議,該協議須再經格陵蘭議會批准、全島公投認可,最後再由丹麥國會同意。
●看影響/礦產+戰略位置 選後風險仍在
格陵蘭全島居民僅6萬人,卻擁有龐大的礦產財富和絕佳的航道位置,這不僅讓美國總統川普渴望「買下」格陵蘭島,也讓格陵蘭地方選舉成為全球焦點。
格陵蘭早在1985年便決定不跟進丹麥成為歐盟或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一員,就軍事和戰略角度而論,格陵蘭自古以來就不只是北極附近的一片寒冷荒地。美國到俄羅斯最短的距離便是行經格陵蘭,因此早在1950年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丹麥便允許美軍在格陵蘭島西北部建立圖勒空軍基地。該基地是美軍目前最北邊的基地,距北極圈約1207公里,基地上的雷達及監聽站擁有彈道飛彈早期預警系統,可偵測來襲的洲際彈道飛彈,並偵查俄國境內數千公里的領地。
格陵蘭島的礦產資源豐富,包括石油、天然氣、黃金、鈾或鋅等金屬。然而,想要開採這些地底礦藏並不容易,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該島全年有75%的時間處於冰封狀態,冰蓋面積占全島逾80%。因為無法在冰上修築道路,因此許多地區並未鋪設柏油路,加上結冰影響,格陵蘭島大部分地區難以發展船運。
許多年輕的格陵蘭人在嚴苛的生存條件中看不到前景而離開,而礦產資源則成為格陵蘭當局與外國政府和企業談判的最佳籌碼。
格陵蘭議會選舉此次受到國際關注,各國勢力透過社群媒體與資金試圖左右其結果。
不過,哥本哈根大學媒體研究教授法卡斯(Johan Farkas)認為,干預選舉的行為,尤其是透過社群平台進行的匿名行為,不會對格陵蘭選舉產生重大影響。
法卡斯表示,「格陵蘭島是一個很小的社區,島民關係密切,不易受到假消息影響。」
然而,格陵蘭的政治人物也擔心「有錢能使鬼推磨」,當地議會2月初通過一項法律,完全禁止格陵蘭政黨收受外國或匿名捐款,只有丹麥政黨挹注的資金除外。
法卡斯表示,選舉結果雖然不至於劇烈改變格陵蘭的政治權力版圖,但仍須「密切關注局勢,並明白這種威脅不會在選舉後消失」。他說:「只要美國仍有意接管格陵蘭島,就存在各種影響力擴張活動的風險。」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