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檢測車 高鐵專屬醫生
有「軌道醫生」之稱的「軌道線形巡檢車」,時速最快達120公里。圖/記者胡瑞玲

軌道檢測車 高鐵專屬醫生

文/記者胡瑞玲

高鐵鋼軌平均每天南下、北上各乘載約80班次列車高速通過,連假疏運高峰期1天可能超過百班,為確保軌道安全及定期檢修,台灣高鐵引進全台唯一、有「軌道醫生」之稱的「軌道線形巡檢車」,時速最快達120公里,可自動偵測鋼軌損傷、扣件等零件脫落,甚至連螺絲掉落也能揪出,透過每月軌道定期巡檢作業,及早發現、盡速維修,有效確保營運安全。

高鐵運用於軌道巡檢作業的主要機具包含「軌道線形檢測車」以及「超音波探傷車」,搭配「人員步巡」以及「列車動搖自動量測」,透過4重措施、層層把關,確保高鐵列車行車安全。

其中,「軌道線形檢測車」可針對鋼軌的軌距、高低、方向、水平、平面性及磨耗程度等外部損傷進行詳細檢查;「超音波探傷車」則是利用超音波技術,檢查軌道內部傷損瑕疵。

搭配「人員步巡」找出機具無法測得的死角;最後再於列車上使用「動搖自動量測」系統,即時監控列車行進間的振動加速度值,即可全面分析軌道的變化與趨勢。

高鐵表示,新式「軌道線形檢測車」(EM120-I)2023年正式上線,搭載搭載光學非接觸式分析設備,較舊型接觸式檢測車,更具有不受設備磨耗影響的優點,提高檢測數據的可靠度。

高鐵軌道檢測課課長黃啟峰說明,新型軌道檢測車搭載較多設備,包含檢測鋼軌磨耗、波狀磨耗,都是舊車所沒有的,檢測鋼軌數據可以更完整。

軌道檢測車平時檢測時行駛速度約80公里,但它時速最快可達120公里,每天收班後,在凌晨0時至凌晨5時夜間維修期間開始作業,一天約跑100公里,從南港至左營來回巡軌約1個月,全年無休進行偵測。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8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