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期2025-3-10 放榜迷思
高雄女中2019年就有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連署,認為應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獲得不少學校響應。圖/本報資料照片

812期2025-3-10 放榜迷思

圖片故事:學測成績日前放榜,然而高雄女中卻因今年滿級分掛零受到關注,立委與學生團體為此呼籲終結公布放榜成績,勿讓學測淪為數字競賽。雄女校長鄭文儀則宣布,未來不再公布學測成績。

據了解,高雄女中2019年即曾有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連署,認為應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獲得不少學校響應,北市當時包含北一女、建中、成功高中等校也達成共識,未來不發布榜單相關新聞。

鄭文儀指出,申請入學與聯考最大不同在於,學測成績到手後,不代表就能上哪所學校,還有第二階段申請,在校表現、學習歷程檔案都列入評分,簡單說,學測成績並不是全部,現行考招分離下,拿滿級分60級分、59級分,申請到學校可能都是同一所。

鄭文儀說,滿級分人數的多寡被拿來評價學校並不公平,學生也要承受被評價沒拿到滿級分的壓力,其實公布學測成績意義真的不大。

「學校以後不主動發布。」鄭文儀表示,從學測大考中心比對就知道自己成績落點,何況個人申請學校型態和志向都不一樣,不需和別人比較。

北市成功高中校長劉晶晶表示,每所學校都有其獨特性,「成績並非唯一指標」。學校在檢視成績後,會進行內部檢討與分析,無需對外說明。

教育部國教署則表示,學校應讓學生探索、開發自我興趣與潛能,辦學時不應局限少數學生單一成績表現,避免刻板成功定義。

好讀本周五問:
1.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2.父母對你的期望是什麼?如果興趣和父母期望不同,你會怎麼辦?
3.社會上還有很多人認為學歷愈高就愈成功。你怎麼看?
4.學校或社會若過度強調考試成績,會造成什麼影響?
5.除了成績,還有哪些事可以衡量一個學生的價值?

3月13日/周四中午12:00截稿,獲刊登者贈小禮一份,另選特別獎贈神祕禮,本期禮物於4月後寄送。

想要投稿的同學,請登入/註冊「會員專區」至「圖擊隊當期文章」投稿喔!
https://udncollege.udn.com/uc-member/


好讀五問

1.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特別獎—吳昀曦(新竹東興國中716) 我認為,「學習」是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要學習才能去做自己想要的工作;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想做的工作。
石侑平(台中東新國中901) 可以增廣見聞、多元探索,找到自己的興趣。
蔡依倫(台中崇倫國中702) 學習待人處事的道理,發掘自己的專長,為未來找工作鋪路,成為社會的一份子,貢獻一己之力。
王郁晴(台北天母國小604) 學習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的知識,也讓我們能在社會中做出更有智慧的選擇。
朱彥澂(台北百齡高中國中部706) 學習是為了要使我們能夠獲取新知識、提升技能,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並應對不同的生活與工作挑戰。
呂杰恩(台北百齡高中國中部706) 並非只是一味的考很好的學校、上很好的班,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培養出自律以及負責任的心態。
楊舒涵(彰化溪湖高中國中部706) 學習的目地是為了讓我們以後長大有自己的專長,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黃姚景(嘉義六嘉國中702) 讀書的目的主要是從中學習有用的知識,並且提高學歷以獲得更多的機會。
陳姿羽(新竹培英國中824)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要增廣見聞,提升自我與實現潛能、拓展視野,並在面對困難時展現出更強的應對能力。
2. 父母對你的期望是什麼?如果興趣和父母期望不同,你會怎麼辦?
特別獎—吳昀曦(新竹東興國中716) 他們想要我過得開心,不要侷限於他們。如果興趣不同,我想和他們聊一聊,看雙方的理由是什麼,再認真考慮他們的提議,看有沒有能妥協的地方。
潘明玥(台北南港高中國中部707) 我爸媽對成績沒那麼在意,他們希望我活得自由自在,不要到處惹事、乖乖聽話就好了。如果我的興趣和爸媽的期望不同,我會盡量去理解他們的立場和提出意見。
嚴吉弦(台北懷生國中803) 如果父母對我的期望和我的興趣不同,我會試圖去找到和父母期望的平衡點,不過我也很希望父母可以支持我的興趣。
葉咨函(台南西港國中702) 父母希望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我喜歡表演類的工作。比起興趣,我還是會選擇能安定生活的工作。
蘇宇謙(台南崇學國小) 父母對我的期望是考試不要太差就好。如果父母的期望與我不同,我會試著跟他們溝通,如果行不通,我會試著改變自己。
陳渝喬(台南學甲國中104) ①      可以養活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

②      說服他們,因為那是我自己的人生、工作,我要為自己負責。

陳允曜(彰化鹿港國中111) 父母對我的期望是人品要好。期望不同時可能會先說一下各自感想,再好好討論。
陳宇萱(新竹新湖國中804) 父母對我的期望是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目標,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找到了就要努力去對待。如果期望不同,我每天一點一點努力的說服爸媽,然後說為什麼我會對這件事有期許,直到他們接受。
陳永芫(新竹東興國中716) 父母自然會希望子女能讀前面志願的學校,但他們也不想因此限制我只准讀書這一條路。我們志向不同時,我會用我的能力展示給他們看。
3. 社會上還有很多人認為學歷愈高就愈成功。你怎麼看?
特別獎—吳昀曦(新竹東興國中716) 我不贊同。也許有一個人學歷很低,但他卻做了一件學歷高的人做不了的事,比如創立了一間大公司,所以並不是學歷高才能成功。
簡瑜均(宜蘭復興國中907) 現在的社會風氣確實如此,學歷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做事態度和其他優秀的條件也很重要,成功之人必有他厲害之處,不能只用成績評判的。
陳愷恩(花蓮瑞穗國中702)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些人認為是職業地位或財富是成功的標準,有些人則認為是家庭幸福、心理健康或實現夢想。學歷能幫助人們進入某些領域,但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與學歷直接相關。
李奇(花蓮豐濱國中801) 學歷高確實能帶來一些優勢,比如更好的職場起點、更廣的人脈資源和更多的學習機會,但它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社會上有許多成功人士學歷普通,甚至沒有受高等教育,比如:比爾蓋茨和史蒂夫賈伯斯,他們憑藉創新和努力改變了世界。
崔家霖(美國Highland View Elementary School) 我覺得那是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比如說,你是一個很會交朋友的人,你有可能學歷不高,但還是會成功。
翁承澤(彰化成功高中國中部703) 我非常不認同,成績並不代表一切,而且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並不相同,成績高也只是代表他上課認真聽課,但在台灣,成績占很大的優勢。我有個同學的父母成績不是頂尖的,但靠賣魷魚賺了很多錢,這也是一種成功。
鍾和榮(新竹自強國中702) 我覺得好像真的是學歷愈高愈好,因為現在找工作,通常都會先看學歷,但是我也覺得在工作時態度比學歷重要。
馮彗瀅(新竹仁愛國中806) 我覺得不一定。社會上還是有很多老闆學歷也不是很高,而且我認為學歷高只是找工作比較容易,與成功無關。
4. 學校或社會若過度強調考試成績,會造成什麼影響?
特別獎—吳昀曦(新竹東興國中716) 會造成學生的壓力。如果大家天天把「滿級分」掛在嘴上,這會讓考生的世界只剩考試,其實考試只是證明自己的其中一條途徑,不能定義你這個人。
楊汶芯(苗栗西湖國中702) 會使得學生因為壓力而感到疲憊、焦慮,成績也會因此下降,反而造成反效果。
王昱心(苗栗國中703) 若過度強調考試成績,會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我想拒學的學生比例會增加。
陳宇君(桃園楊明國小402) 過度強調考試成績會埋沒人才,每個人都只能依靠考試來升學,無法發揮出個人才華,也不能往自己的興趣去發展。
李維恩(高雄前金國中804) 如果全校只比跑步成績,跳高、游泳厲害的人就被埋沒了。只重視考試會讓同學不敢嘗試新事物,像我們班有人很會做模型,卻怕被笑「浪費時間不讀書」。
楊家瑋(彰化成功高中國中部708) 若只比較分數,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考試中否定自我,就未達到教育之目的。
鄭棨爵(新北鷺江國中818) 學習變得死板,忽略創新。學生可能只專注於應試技巧,死記硬背考試內容,而非真正理解與應用知識,導致創造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受限。
沈弘宇(新北蘆洲國中808) 那些強項不在考試的人,可能會因此被貶低。
池羽芊(新北辭修高中國中部904) 會造成每個人都非常在意成績而喪失一些學習才藝的機會。
5. 除了成績,還有哪些事可以衡量一個學生的價值?
特別獎—吳昀曦(新竹東興國中716) 我認為是「品格」。我覺得品格非常重要,它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
蔡昊廷(新竹培英國中824) 態度、負責任、努力。做事時積極參與,才能走得更遠。
莊晨瑛(新竹東興國中716) 品德。成績不會跟著你一輩子,但品德會伴隨你一生,它是你的內在想法,也會影響你的外在表現。
羅韻昕(新北鷺江國中803) 我覺得「遇到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滿重要的,能夠冷靜不慌張且有條不紊解決問題,才是能人。
謝蕊蓁(新北辭修高中國中部304) 還可以用領導力、才藝、做事的細心程度等等,用不同的面向去觀察一個人。
陳妍恩(新北頭前國中805) 情緒智商,包括自我認識、情緒管理、人際關係技巧等。這些能力對學生的社會適應、合作能力以及長期的職業成功至關重要。高情商的學生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解決衝突,並保持積極的心態。
甘裔桔(新北鷺江國中818) 學生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成績上,更在於創造力、社交能力、責任心和持續學習的態度等多方面素質。
黃心悅(新北達觀國中小905) 可以用學生的品德、教養和生活中的為人處事來衡量。
胡巧旻(新北明志國中802) 品行是否良好,價值觀是否正確,態度是否積極正向,這些都可以用來衡量學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