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雷光涵
多數東大生 從小學鋼琴學游泳 「非認知能力」一生受用
日前「才藝無用論」在台灣社群熱議,列出童年學過十大最沒用才藝。日本人一樣熱中送孩子學才藝,歷年調查發現,考進東京大學的人,有高比例的人童年開始學游泳和鋼琴。專家指出,學才藝培養學業以外的非認知能力,對孩子的影響不在「長大有沒有用到」。
日本歷年、不同機構做的調查一致顯示,日本人童年的熱門才藝前三名為游泳、英文與鋼琴,與東大生的童年一樣。不過,東大生學過游泳的比例是所有人的1.5倍至2倍,鋼琴也是每兩個人有1人學過,占比特別高。
零歲的嬰兒游泳、幼兒游泳課、到小學生習泳,大多數家長把小孩送去游泳,不是要培養競賽選手,而是覺得游泳是全身運動,能提升體力、促進健康。日本女子體育大學校長深代千之接受「日經Woman」訪問時指出,經年累日的練習能讓泳技進步,對讀書與生活也有益。
深代指出,第一個好處是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這與游泳的練習方法有關。游泳通常計算一定的秒數內,能游幾趟25公尺或50公尺長,配速相當重要。學會配速,等於學會時間感,時間管理能力變佳。
第二個好處是培養反省修正自己的習慣。游完一趟,教練會利用走回出發台的時間給予指導,同時讓他觀摩他人的泳姿。學業也是一樣,一旦發現弱點,立刻思考克服的方法。
大腦科學家、東北大學教授瀧靖之對「日經Woman」表示,童年的游泳經驗對大腦發展有正面影響。游泳要在空間中善用手與腳,身體得掌握每各部位在空間的哪裡。此外,要掌握泳道的寬度、終點等距離感,都可能有助培養空間認知能力。
空間認知能力在解數學圖形問題時很重要。瀧靖之強調,當然其他運動也可能提升這項能力。他說,加上游泳是有氧運動,讓大腦「可塑性」變大,也可能增加思考與記憶的認知能力。
2017年President雜誌別冊調查174名東大學生(文、理組各半),有60%的學生表示念小學的時候學過游泳。他們回答游泳對他們的影響:「養成與旁人的競爭心,覺得保持領先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念書、考試也想爭第一」、「自己尚有不足的地方,會澈底練習」、「忍耐力強」、「注力」。
有人說,「小學時游泳、鋼琴沒有突出的成績,但拚了命的練習,還分析金牌泳將北島康介的泳姿影片,學到忍耐力與自我分析能力」、「失敗時會自己想解方,靠別人想像不到的努力,不想輸給同一個對手」。
對事熱中帶來的求知欲 是大腦發展的重要關鍵
東大生在童年學鋼琴的比例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名古屋藝術大學教授大內孝夫指出,彈琴與學業進步沒有直接關聯,不過透過持續以恆的練習,收獲會很豐富。比如邏輯思考。經解析樂譜,理解樂曲架構的過程,鋼琴不僅能培養感性,也能培養邏輯思考。
大內說,此外,彈琴要同時且順暢地移動雙手與右腳,所培養的多工能力會轉化為廣泛學習英數國理社等五門學科的能力。更進一步,許多鋼琴教室舉行定期發表會,必須計畫性練習,這與準備大考一樣。不過上述的好處,限於願意自己坐在鋼琴前,每天自發性練習的孩子。
非認知能力與學校成績、考試分數無關,而是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力與自我肯定等,對人生影響程度遠超過學業成績。在人工智慧(AI)漸漸取代人類工作的未來社會,培養非認知能力益發重要。
瀧靖之指出,對大腦發展最重要的事,是對事物擁有打從內心的熱情所帶來的求知欲。至於孩子要熱中什麼,他說,足球、游泳等運動,或是演奏樂器、捉蟲、露營等戶外活動,都可以。事實上,父母能帶領進入自己有興趣的事,親自指導或學習,是讓孩子熱中某件事的捷徑。也就是說,學游泳、鋼琴能得到專業技術以外的收獲,但不代表孩子一定要特別去學才藝。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