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畫 揭祕史
中研院明清檔案工作室的「太和殿筵宴位次圖」,經紅外線掃描發現另藏他圖。記者林俊良/攝影

畫中畫 揭祕史

專家層層解謎求證 同治皇帝旬壽備宴最有可能

文/記者何定照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間「明清檔案工作室」,藏有30多萬件清朝內閣大庫等檔案,珍貴內容被史家譽為20世紀中國五大發現之一。但要解讀這些史料不容易,明清檔案工作室召集人陳熙遠近年以紅外線掃描,發現一張清宮殿宴席座位表下竟另藏他圖,有如偵探般追尋出一位皇帝的倉促一生。

這張手繪宴席座位表,是在展示天朝權威最重要的場域「太和殿」。陳熙遠說,但除此外,該圖並無封面、圖上也沒有標題,無法判斷其繪製時間與用途;由於圖上有塗改痕跡,他想到用紅外線掃描,沒想到下面出現另張宴席座位表。

比對兩張座位表,最明顯的差異是受邀者略不同。藏在現圖下的座位表,在內殿皇帝寶座旁列「后父」桌次,陳熙遠指出,只有皇帝大婚之際會連皇后父親及親屬也邀請。

但清朝皇帝眾多,這場婚宴屬於哪位?陳熙遠推敲,清朝許多皇帝上位時已不年輕,但皇帝結婚往往很早,算算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帝因幼年即位,之後才舉行大婚;至於清朝最後的皇帝宣統(溥儀)雖也幼年即位,但他結婚已是民國成立後的1922年,無法到太和殿舉行朝會或筵宴,也可排除。

再細看圖中,皇帝寶座旁有列「起居注官」桌位,而此一負責記錄皇帝言行的職位,是康熙9年才成立。陳熙遠說,該圖大婚主人只可能是同治或光緒,再考量光緒25年所編「大清會典圖」中記載的大婚座位圖和史語所此圖差異甚大,答案即可揭曉為同治帝。

至於塗改原圖後的座位表又為哪樁宴席?陳熙遠說,依清規範,只有冬至、元旦、皇帝生日,才須在太和殿辦宴,乾隆又規範逢皇帝旬壽(生日每滿10年)才須在太和殿辦宴,且在當年元旦舉行,因此可推敲出該宴是為同治旬壽舉辦。

陳熙遠說,1872年結婚的同治,1874年年底就病逝,來不及過廿大壽。至於為何當時準備壽宴者直接就此婚宴座位圖塗抹更改,陳熙遠推測主要是兩宴舉行時間差距不大,座位表也僅是是備辦桌次的參考用圖,並非正式圖樣;當然這也可能反映出晚清帝國國勢衰頹,不得已便宜行事。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