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降下一年雨量 杜拜機場變滑水道
杜拜豪雨造成公路淹水,不諳雨中行車的駕駛打滑碰撞,另有車輛泡水故障,交通打結。圖/歐新社

一日降下一年雨量 杜拜機場變滑水道

文/陳韻涵輯

西亞地區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簡稱阿聯)4月16日遭逢75年來最嚴重暴雨,單日降雨量超過過往全年雨量。中東的阿拉伯半島長年乾燥,降雨稀少,遑論暴雨,許多城市缺乏排水系統,雨水宣洩不及讓位處沙漠的阿聯變成水鄉澤國,全球第二繁忙的杜拜國際機場及多處公路要道變成水道。阿聯的鄰國阿曼王國(Sultanate of Oman,簡稱阿曼)則因暴雨引發山區土石流,造成近20人死亡。

●最大降雨量 多地區刷新

阿聯當地15日晚間開始下雨,雨勢16日上午加劇並持續一整天。阿聯最大城杜拜短短24小時內降雨量達159毫米,大幅超過往年的平均97毫米年降雨量。阿聯1949年開始記錄天氣數據,這場豪雨刷新多地的最大降雨量紀錄。阿聯降雨情況最嚴重之處在首都阿布達比的艾因市(Al Ain),這座沙漠城市在24小時內的降雨量達254.8毫米。

●排水不完善 豪雨難宣洩

由於阿拉伯半島長年乾旱,許多城市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統,無法快速宣洩這場空前致災豪雨,造成機場跑道與航廈淹水、高速公路及重要道路多處積水,人、車與動物受困。強降雨17日停歇後,全球疏運量僅次於美國哈茲菲爾德-亞特蘭大傑克遜國際機場的杜拜國際機場依然積水,無法及時恢復正常營運。

英國雷丁大學氣象學教授蘇珊妮‧葛雷(Suzanne Gray)分析,從地理位置來看,阿聯不常形成風暴,然而風暴一旦生成,規模往往很大。葛雷分析阿拉伯半島南部2000年至2020年間的近100個類似風暴,結果發現巨大風暴大多在3月和4月出現,例如2016年3月,杜拜曾在短短數小時內,降下近240毫米的雨量。

●高度城市化 阻沙地吸水

專家分析,沙地原本是很容易讓水滲入土壤的自然環境,但高度城市化的杜拜建在沙地上,混凝土建築與柏油路面阻礙沙質土壤的吸水能力。

除了城市建設,輿論懷疑科學家人為操縱降雨,可能是引發這波洪災的禍首。對此,負責監管人工增雨的「阿聯國家氣象中心」氣象學者否認16日暴雨前實施人造雨,但承認14日、15日曾種雲。

阿聯位處世上最炙熱、乾燥的地區,年雨量不到150毫米。缺乏淡水的阿聯自1990年代以來,便經常採用「種雲」(cloud seeding)的人工增雨技術,將空氣中的水氣轉換成降雨,藉此增加降雨量。阿聯官方數據顯示,阿聯每年降雨量藉由種雲增加15%到25%不等。

阿聯國家氣象中心副局長亞其迪(Omar Al Yazeedi)表示,就目前科技而言,無法透過種雲創造或改變重大天氣事件。雷丁大學氣象學教授安鮑姆(Maarten Ambaum)則說,「目前沒有任何技術可以造就(阿聯此次)這麼嚴重的降雨事件。」

民間氣象與氣候公司「WeatherTrader」氣象學者茂伊(Ryan Maue)認為,杜拜的暴雨「很可能不是因為種雲,若是種雲所致,他們就不會缺(乏淡)水了」。

●低壓逼近 風暴早有預測

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大氣科學家柏格(Tomer Burg)與英國廣播公司(BBC)氣象播報員泰勒(Matt Taylor)先後指出,早在大雨降臨的6天前,電腦模型就預測阿聯將降下相當於該國一整年的雨量。

美國賓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家曼恩(Michael Mann)說明,3個低壓系統形成一列沿著噴射氣流緩慢朝波斯灣移動的風暴,把矛頭指向種雲,顯然忽略氣象預測和風暴的形成原因。

●氣候變遷 留住更多水氣

氣候科學家則表示,這種極端降雨符合世界對人為氣候變遷的預期。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氣候學講師佛里德里克‧奧托(Friederike Otto)說:「隨著地球暖化,各地降雨愈來愈劇烈,因為暖空氣可以留住更多水氣。」

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水分就會增加約7%。雷丁大學氣候學教授艾倫(Richard Allan)說:「降雨強度破紀錄,這股趨勢與暖化一致,更多水氣助長風暴,讓強降雨和洪災變得更嚴重。」近期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暖化,阿聯多數地區在本世紀末前的年降雨量可能增約30%。

加強水氣凝結 人造雨非無中生有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指出,種雲技術過往俗稱「人造雨」,字面意思常讓人誤會科學家可以平白無故創造雨水。然而,這項各國行之有年的「人工增雨」技術運作原理,其實是讓本來就會下雨的雲「加快」形成,或「加強」水氣凝結到降雨的過程。 種雲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代,1960年代在美國西部流行,多用於造雪。種雲技術通常利用飛機或地面高射炮,將碘化銀、乾冰、鹽粒或其他化學粒子打入雲層,或透過地面造雨器燃燒碘化銀形成煙霧的方式,加速水分子碰撞、聚集水氣以擴大水氣凝結的表面積,形成水滴或冰晶核,增加特定區域的降雨或降雪機率。 不過,這種方法在晴天行不通,因為化學粒子必須打入已有水氣的風暴雲層之中,才能產生降雨,或降下比預期更多的雨水。 大氣研究顯示,雷達顯示的降雨模式和種雲範圍重疊,證明這項技術有效,但實際影響有限。科學家表示,考量大氣規模與種雲範圍,種雲帶來的效益宛如滄海一粟。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