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0場大選 今年輪登場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選舉因兩岸關係緊張而備受關注。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70場大選 今年輪登場

文/陳韻涵

●台灣 牽動地緣政治

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選舉因兩岸關係緊張而備受關注;中國政府密切注意台灣選情,因為台灣候選人的政治立場、民族意識形態和對中立場,都會影響台灣海峽的地緣政治。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評論》英文版周刊指出,2024年亞洲最重要選舉在台灣。學者分析,若親中黨派獲勝,兩岸的緊張關係可能盡速緩解,台海經濟可望整合,但各方對台灣未來的長期憂慮仍無解。

●俄國 兩人想參選 遭打壓

俄羅斯訂3月17日舉行總統大選,屆時將選出一位任期至2030年的國家領袖。

俄國總統普亭1999年首次掌權,至今以總統和總理身分統治俄國長達23年,他2020年修憲讓他「理論上」得以掌權到2036年,可望成為比蘇聯領袖史達林在位更久的統治者。

普亭把俄軍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當作拘禁或讓異議人士噤聲的盾牌,他若決定角逐連任,俄國政壇幾乎沒有對手。

普亭宿敵、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2023年8月因極端主義被判刑19年,正在北極圈以北一處流放地的極刑監獄服刑。

俄籍的烏克蘭分離主義勢力前領袖、民族主義評論家葛金(Igor Girkin)屬於主戰派,他宣布參選後,被打入大牢候審。

俄國前電視台記者鄧佐娃(Yekaterina Duntsova)上月底登記參選,卻遭俄國中選會禁止參選,理由是她計畫以結束烏克蘭戰爭和釋放政治犯當作競選主軸。

●印度 人民院選舉受矚目

4月到5月,印度將舉行大選,選出領導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至2029年的政府。聯合國統計,印度人口截至2023年已達14.26億人。

印度民眾熱切期待「人民院」(下議院)選舉,屆時將近10億名選民將行使投票權。

印度總理莫迪和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將尋求第三個任期,但在國際舞台上,莫迪的形象卻因印度人民黨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而受損。批評人士表示,莫迪的政治生涯和成功,奠基於印度國內10億多名印度教徒的支持,以及煽動對國內少數穆斯林族群的敵意。

在莫迪的統治之下,公民自由遭打壓,但他競選聲勢依舊看好。

●墨西哥 可能出現女總統

6月2日,墨西哥為了頌揚民主精神,可能選出該國首位女總統,為向來由男性主導的墨西哥政局開創新扉頁。

70歲現任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 Lopez Obrador)已表態不連任,左翼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提名首都墨西哥市前任女市長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角逐總統。

薛恩鮑姆的勁敵是前外交部長厄伯拉特(Marcelo Ebrard),反對派聯盟則提名自詡為「弱勢群體捍衛者」的原住民女性參議員加維斯(Xochitl Galvez)參選。

另在墨西哥市市長選舉方面,「國家復興運動黨」推派資深議員布魯加達(Clara Brugada)出馬角逐。民調顯示,布魯加達勝選的機率極高,若她順利當選,可望成為繼薛恩鮑姆之後,連續第二位當墨西哥市女市長。

●歐盟 27國選720位議員

6月和7月,歐盟與歐洲議會27個成員國的4億多名合格選民將選出720名歐洲議會議員,屆時也會選出新的歐盟執委會。

考量荷蘭2023年大選,議員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的反伊斯蘭、反歐盟的極右派「自由黨」出線,以及2022年義大利大選,梅洛尼(Giorgia Meloni)領導的極右派「兄弟黨」勝選,歐洲議會2024年的選舉將是對右翼民粹主義者的考驗。

歐盟各國除了政治與經濟層面關係密切之外,在氣候議題、技術規範和能源等議題預料仍會延續「保護主義」,藉此達到保護本國產業不受國外競爭壓力的目的。

歐盟預算也會面臨壓力,影響農業、結構基金和國防開支等政策。考量烏俄戰爭尚未落幕,烏克蘭也是影響歐洲政策的一大議題。

此外,前歐盟成員英國也將舉行選舉,英國政壇跡象顯示,保守黨領導14年後,很可能在此次選舉中失勢。歐洲國家的政策受到歐盟一體的因素牽動,一國選舉動態可能對其他國家造成連鎖反應,經濟影響在所難免。

●美國 兩老對決 川普回鍋?

11月5日,美國將舉辦總統大選和兩年一度的國會選舉。美國大選攸關西方國家團結,且對西亞和俄國的政策至關重要。

此次選舉可能又是「兩老對決」,由81歲的現任民主黨總統拜登對上78歲的前總統川普。儘管多起刑事與民事官司纏身,川普在共和黨內總統提名人選中的聲勢依舊領先,而他的勁敵則是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海理。

海理獲得許多華爾街重量級金主贊助,但她在共和黨黨內初選辯論中強調,「我們接受贊助,但不會受任何人左右」。

●烏克蘭 戰爭戒嚴 選舉停辦

烏克蘭遭俄軍攻擊前,原訂3月31日舉行大選,但烏克蘭遭俄國入侵後便實施戒嚴。根據烏克蘭戒嚴令,總統大選等所有選舉都會被取消。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去年11月表示,「我們必須決斷,現在是防衛、戰鬥的時刻」,是國家團結而非分裂的時候,「不是選舉的(合適)時機」。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