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歷史故事 寫出好觀點/

引用歷史故事 寫出好觀點/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呂映靜老師╱撰寫】

在108年學測,國寫考題以陶潛的故事與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一小片段為引導,希望學生寫一篇題為「溫暖的心」的作文,並分享自己的經驗及體會。此故事出自《南史.隱逸.陶潛傳》:「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陶潛的慈愛以及對待他人的仁心,進而想要「見賢思齊」。其實歷史就是一面鏡子,為我們反照出許多體悟。而在閱讀歷史時,有兩個方向可以思考:

●分析人物言行得失與事件因果

《說苑》曾記有一段故事:「秦繆公(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繆公謂曰:『是吾駿馬也。』諸人皆懼而起,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即以次飲之酒,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繆公,圍之,往時食馬肉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遂潰圍。繆公卒得以解難,勝晉獲惠公以歸,此德出而福反也。」

故事講述秦穆公丟失的駿馬被人吃掉,卻不怪罪他人,展現其仁義形象。也因為秦穆公的仁義,在後來發生的韓原之戰中,秦穆公雖一度被晉軍圍困,但因這群食馬之人的救援,不僅脫困甚至捕獲了晉惠公,凱旋而歸,讓我們知道善舉是會得到回報。若是當時秦穆公怒殺了這群食馬之人,那麼在韓原之戰中就沒有這群人來解救自己,自己反而可能成為這場戰爭之中被俘虜的君王。

●如果是我,我會⋯⋯

閱讀歷史故事之後,可先問問自己,在這則故事中我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或省思?甚至進一步地延伸:「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以上述故事為例,可以思考如果我是秦穆公,面對自己心愛的駿馬被吃,我會怎麼做?如果我是那些食馬之人,發現自己的過失,我會怎麼做?藉著設身處地思考,也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思辨練習!

閱讀歷史故事不僅可以「知興替」,也可以「明得失」,推薦大家多閱讀歷史故事喔!

【2023-07-10/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寫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