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磨軌人 逐軌道而居
出動磨軌車研磨前,要先進行測量鋼軌磨耗、步巡軌道作業、測量規矩、測量軌道高低水平、量規軌腹等作業。圖/記者周彥妤

高鐵磨軌人 逐軌道而居

【文╱記者周彥妤】

鐵通車16年,旅運人次即將邁入8億。但鮮少人知道,高鐵列車運轉安全的背後關鍵功臣之一,有一群晝伏夜出的軌道修復技師。本報直擊這群暗夜「磨軌人」,在高鐵收班後頭戴探照燈上工養護軌道,先是測量鋼軌磨耗情況,再出動磨軌車研磨,最後還要手持量測設備確認研磨品質,執勤風雨無阻,直到破曉。

●每天1公里 兩年保養一輪

「磨軌」藏在細節裡。高鐵南港到左營雙向軌道長700公里,「磨軌人」逐軌道前進,每天平均約完成1公里,至少兩年才能全線完成一輪。也正因每段下次保養至少相隔兩年,每次養護都不容閃失。

因列車與鋼軌間長時間接觸,易使鋼軌產生疲勞層或傷損,進而可能劣化軌道結構,軌道要「延年益壽」就須定期養護維修,並可降低列車高速行駛的噪音震動,提升乘車舒適。

5月某天深夜,高鐵收班之後,當多數人準備進入夢鄉,本報記者在台南六甲段管制區直擊高鐵磨軌工作,軌道修復技師正舉行工具箱會議、任務分配,開啟「磨軌人」的一天。

軌道維修技師與黑夜為伍,又因逐南北軌道而居,與家人聚少離多。圖/記者周彥妤
軌道維修技師與黑夜為伍,又因逐南北軌道而居,與家人聚少離多。圖/記者周彥妤

●要按表操課 細節都需注意

每項程序都要「按表操課」。軌道維修督導王慶義說,作業前要先封好工區,讓行控中心掌握維修人員「占軌」,告知有工班施工。出動磨軌車前,技師要先測量鋼軌磨耗、步巡軌道作業、測量規矩、測量軌道高低水平、量規軌腹等,每個作業環節都不可或缺。

●安排瞭望員 負責工班安全

雖然磨軌都是在高鐵收班後才進行,但在磨軌現場,至少兩人步巡軌道,另安排一名瞭望員,手持指揮棒,警示現場人員,肩負工班安全。接著出動造價3億多元的磨軌車,此時巨大磨軌聲響劃破黑夜寧靜,車底也隨之噴起的高溫火花,照亮磨軌人的專注臉孔,過程中還不時飄出陣陣金屬粉塵味。

●操作手磨軌 緊盯面板數據

駕駛艙上右側座位是駕駛,左側操作手則負責操控研磨模式、角度與功率設定,以及即時研磨監控、掌握鋼軌狀況等。兩人戴著專業防塵防護口罩,緊盯面板上相關數據,讓磨軌車在約1公里的軌道上,至少平均來回研磨6次至8次,消除軌道疲勞層。

磨軌車駕駛艙上,駕駛坐在右側座位,左側是操作手。-道維修人員就繃緊神經。圖/記者周彥妤
磨軌車駕駛艙上,駕駛坐在右側座位,左側是操作手。-道維修人員就繃緊神經。圖/記者周彥妤

●確認品質後 數據還要歸檔

磨軌車通過後,技師手持量測設備確認研磨品質,作業前也得再向行控中心通報,獲准下軌道後,彎腰低頭仔細檢視成果。最後驅車返回,還須將稍早相關數據上傳登錄資料庫,完成最後行政作業,天剛破曉,每日首班列車也正準備迎接乘客。

高鐵軌道維修技師雖被外界暱稱「磨軌終結者」,但逐南北軌道而居,與家人聚少離多,他們自比更像是「行船人」,漂泊不定。其中,今年56歲的軌道維修督導黃耀慶,早在高鐵興建之初就是鋪設鐵軌班底,是「磨軌」團隊中最資深的一員,至今已服務20年;有趣的是,他曾遇過最新奇的軌道障礙物,竟是一條活魚。

黃耀慶說,軌道修復事涉旅運安全,特別是颱風前後、地震後,都要更嚴格檢查,「高鐵時速300公里,我們不能有任何閃失,看到一切正常,早上回家才能安心睡覺。」黃耀慶謙稱自己只是「小螺絲」,他年年接受各式在職訓練,以及派駐到日本、德國等國取經,都讓他深感學海無涯。

黃耀慶說,巡軌其中工作是排除障礙物,他曾遇過最新奇的「異物」是一條活魚,當時他還以為自己眼花,後來團隊研判應是被鳥咬來。

另名50歲的軌道維修組長黃啟峰,早年從事汽車維修,也做過美髮用品銷售業務,但自認「憨慢講話」萌生退意後,因緣際會得知高鐵興建初期有鋪設鐵軌職缺,同樣加入班底至今。

黃啟峰認真解說著工作流程,讓高鐵列車跑得安全順暢,也讓鋼鐵壽命延長,是團隊最重要的責任。他也提到,磨軌工作生理作息雖和一般行業大不同,但要全神貫注,執勤期間不能有一絲睡意。

至於因工作日夜顛倒,又經常住在各地員工宿舍,和家人聚少離多,黃啟峰形容自己就像「行船人」,所幸家人都能體諒;為了多陪家人,黃啟峰休假時都「一天當兩天用」。

黃耀慶則說,太太有時難免怨言,休假會設法盡量配合家庭作息,孩子如今也長大成人,一家人互相體諒,總算都走過來。只要家人提到「我的先生、爸爸有參與,讓乘客搭車更安全」,他就覺得非常欣慰,也成工作動力來源。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goodread.u-writing.com

【2023-06-26/聯合報/R05版/好讀周報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