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捲土重來  明年恐史上最熱一年
10-1 反聖嬰低溫甫結束,專家示警:明年可能是史上最熱一年。圖/路透.

聖嬰捲土重來 明年恐史上最熱一年

【文╱陳韻涵輯】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氣候預測中心本月初發布報告指出,經歷3年的反聖嬰低溫氣候模式後,會讓氣溫升高的聖嬰現象捲土重來。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則示警,全球氣溫未來5年可能上升1.5度,且極可能刷新最熱紀錄,讓明年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NOAA報告指出:「隨著整個赤道太平洋地區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值,5月已出現微弱的聖嬰現象。」

無獨有偶,澳洲氣象局也表示,今年70%機率會出現聖嬰現象。

上次聖嬰現象發生在2016年,當時全球經歷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如今考量氣候變遷造成暖化,全球氣溫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創新高。

●南方振盪 就是聖嬰現象

英國氣象學家沃克1904年派駐英屬印度研究亞洲季風時發現,南太平洋東西兩側的氣壓值,會如蹺蹺板般高低振盪,稱為「南方振盪」。當南美洲春季的氣壓值偏高,印度夏季季風強且多雨;反之,南美洲氣壓值低,印度則會乾旱。沃克歸納發現,南方振盪每隔幾年就會發生。後續研究顯示,南方振盪實為東、西太平洋間的氣壓變化,即聖嬰現象,只是沃克當年缺乏觀測數據說明兩者關聯。

1969年,美國學者畢雅尼佐證海洋和大氣的交互關係,遂將聖嬰現象與南方振盪合稱為「聖嬰-南方振盪」。南方振盪的強度由「南方振盪指數」評定,科學家選定俗稱「大溪地」的法屬波里尼西亞和澳洲達爾文作為東、西太平洋的代表地,大溪地位於太平洋,而達爾文則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交界,該指數觀測兩地的氣壓差,具體計算方法則因各國而異。

在正常年,低壓在西太平洋,高壓在東太平洋,赤道的風從東向西吹,形成沃克環流;海水方面,西太平洋降下赤道東風帶來的溫暖雨水,而東太平洋則有海水溫差造成的湧升流帶來的寒冷海水與鹽分,形成營養豐富的漁場,沿岸則乾燥少雨。

在聖嬰年,東、西太平洋的溫度與氣壓轉換(即南方振盪)甚至反轉,導致赤道東風減弱或消失轉吹西風,產生反向的沃克環流,海水溫差傾斜層與湧升流都消失,導致西太平洋乾燥少雨、東太平洋異常多雨。

反聖嬰低溫甫結束,專家示警:明年可能是史上最熱一年。圖/路透
反聖嬰低溫甫結束,專家示警:明年可能是史上最熱一年。圖/路透

●聖嬰高峰 56%帶來天災

NOAA表示,當聖嬰現象強度達到高峰時(通常發生在北半球的冬季),有56%的機率會出現威力強大的事件,意謂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至少會比正常值高出攝氏1.5度,這可能在全球引發乾旱、劇烈颱風等影響,威脅各地的農糧生產者。

●乾旱颶風 威脅糧食生產

專家表示,強烈的聖嬰現象可能會影響印度和泰國的糖類生產,擾亂巴西的甘蔗收成,也衝擊越南咖啡產量;越南是全球第二大咖啡生產國,僅次於巴西。

聖嬰現象也可能導致澳洲冬季作物產量從創紀錄的高峰銳減34%,影響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棕櫚油和稻米產量,其中大馬供應全球80%的棕櫚油。

●未來5年 98%高溫破表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各國持續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暖化,加上聖嬰現象的影響,2023年到2027年間至少會有一年,全球氣溫有66%機率會「暫時」比工業化前升溫攝氏1.5度。此外,未來5年內,地球高溫破紀錄的機率達98%。

英國金融數據公司Refinitiv指出,未來幾周,台灣、北京、香港、日本與南韓的溫度都將高於長期均值,北京、東京與台北6月到8月的預測溫度會高於平均值4%,首爾和香港的氣溫則會比平均值增3.4%。

科學家發現,爆炸頭最能保護頭部並達降溫效果。圖/賓州州立大學
科學家發現,爆炸頭最能保護頭部並達降溫效果。圖/賓州州立大學

●冷氣降溫 電力需求暴增

國際能源署指出,前述城市居民高度依賴冷氣,高溫期間民眾勢必會開冷氣,電力需求隨之提升。歐洲環境與能源智庫Ember指出,燃煤發電在中國占60%,台灣為43%,日韓則為30%。中日韓與台灣的燃煤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去年達49億公噸,今年可能突破50億公噸。

【2023-06-19/聯合報/R10版/R11好讀周報新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