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 葉伊庭老師╱撰寫】
在寫作中活用一些「小技巧」,便能幫助我們在組織文章時,讓文章更加耀眼;其中善用「修辭」就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好辦法。
許多同學在寫作時,習慣用「直敘法」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寫出來,如此難免有流水帳,或語句過於平板的問題;然而適時加入一些修辭技巧,經過巧思,類比出不同的情感、描摹不一樣的感官細節,更能夠幫助讀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事情,甚至是抽象的情感,尤其在抒情文的寫作上,修辭更是不可或缺。
「象徵手法」是很常見的修辭技巧,朱自清〈背影〉、琦君〈桂花雨〉都是象徵手法的應用名篇。朱自清運用「背影」、「橘子」來象徵父親對子女的愛;而琦君則運用童年「搖桂花」的經歷,表述對家鄉和童年的思念。象徵手法就是藉由找出一個具體事物,藉此設立出一個形象,來表述其中所包含的抽象情意,是屬於比較含蓄且間接的表達。需要注意的是,象徵物必須在文中有足夠的代表性與說服力,才能夠牽動事件的推進,串聯出作者意欲表達的深意。
簡言之,象徵物是我們所能見到,擁有共通形象的事物,藉由這個共通形象,每個人拉出的寓意各自不相同。以〈背影〉為例,坐在車廂中的朱自清,望著父親拖著笨重身軀爬上躍下的背影,黑布大馬褂和買來的橙紅橘子,溫暖的色調渲染出溫情,帶出「背影」、「橘子」這兩樣實有物,背後其實是「父愛」的象徵。這個象徵是屬於朱自清的獨有記憶,可能轉換到其他人身上,父愛又會帶出不一樣的象徵物。
我們可以再以110會考寫作測驗題目〈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為例,引文圖表中的「廢棄的魚缸」其實就是一個「失敗經歷的象徵物」,因為養魚失敗而被棄置的魚缸,成為這段記憶的實體象徵,背後要帶出的自然就是這個實有物的意義。
因為事物的確實存在,時刻提醒我們某些已經忘記或捉摸不定的情感,為了讓讀者都能感同身受,下次大家不妨在寫作時,也試著應用象徵手法,帶出深刻的意涵吧!
【2023-05-22/聯合報/R15版/好讀周報萬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