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怎麼管?

假新聞怎麼管?

文/管中祥 
圖/本報資料照片

雖然「假新聞」的現象不是今日才有,但隨著網際網路興起、社群媒體普及,這樣的問題更為嚴重,如何防止「假新聞」成了許多政府的重要課題。

●隨新聞發展 真假會有變化

大部分的國家並不會由政府直接來判斷新聞的真假,一方面是因為有些新聞發展變化多端,媒體一開始以為蒐集到的證據是真的,後來出現的新證據反而認為是假的,新聞的「真」、「假」有時候會隨新聞的發展而變化,要精確判斷並不容易;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能藉著打「假新聞」侵犯新聞自由,例如,當政府想阻止媒體追察弊案時,就可能以製造「假新聞」的理由限制採訪,或者,政府官員為了否認自己的私下發言,也可能以「假新聞」之名,批評或懲罰媒體。

●按讚及分享 訊息散布更快

事實上,「假新聞」的傳播未必來自新聞媒體的產製,更多與網路平台的擴散有關。

社群媒體的出現讓訊息傳播方式產生了極大變化,也改變了民眾獲取資訊的方式與習慣。社群網站不僅成了新的議題設定管道,透過讀者的按讚、分享,以及演算法的操弄,讓訊息的傳播更為快速及廣泛,當然也包括了影響日常生活及政治判斷的假新聞或假消息。

●買廣告網軍 國外也能影響

這些訊息的影響範圍不僅在一國之內,行銷公司及境外勢力也透過買廣告、養網軍等方式主導了假訊息傳播,甚至影響另一個國家的選舉,包括瑞典、巴西、美國、英國、法國都深受其害,假新聞儼然成了當代最重要的心戰武器。

台灣民眾對社群媒體的依賴度相當高,7成4的民眾使用社群媒體,而有5成6的人會從社群媒體接收新聞,普遍高於許多國家,再加上社會對立嚴重,也讓假新聞有了更大的擴散空間。

●遏止假新聞 社群扮守門人

雖然大部分的國家不會由政府直接管理假新聞,但卻會透過對社群平台的規範,降低假新聞的影響力,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會以法令要求社群媒體扮演起資訊守門人角色,負擔起訊息傳播的公共責任。

例如,日前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及內政部提出《線上傷害白皮書》(The Online Harms White Paper),計劃成立新的網路監管機構制定網路平台的營運守則,要求社群媒體要阻止假新聞傳播;而德國也要臉書加強審核機制,司法部長甚至表示,如果臉書未來不改善平台上的假新聞及仇恨言論傳播情況,就會採取重罰。

雖然政府要求社群平台盡到管理責任以減少政府直接干預新聞自由的疑慮,但也可能導致社群媒體因為擔心受罰而過度管制言論自由。進一步來看,任何管制措施都是消極的作法,政府除了打假新聞,更要思考如何讓「好新聞」、「真新聞」在市場上出現。

●支持好新聞 讓假新聞淘汰

例如,在許多評比中,民眾對於公共電視信賴度較高,但公廣集團提供的新聞內容卻十分有限,政府應該提高公共媒體的預算、擴大公共媒體規模,使其產製更多、更好的新聞讓民眾選擇。另一方面,閱聽人除了要有媒體識讀能力,也得慎選新聞媒體,換句話說,在你習慣的主流媒體外,也可以多選擇公共媒體,以及許多可信賴的非營利獨立媒體、另類媒體,不但能開拓視野,也可以支持好新聞。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5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