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老鷹捉老鼠 生態環境變好

引老鷹捉老鼠 生態環境變好

文╱記者劉星君、陳玫伶

黑鳶(俗稱老鷹)屬二級保育鳥種,是生態重要指標,全台黑鳶數量正逐年減少,常見原因是黑鳶誤食被毒死的鳥屍、老鼠等也中毒死亡。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團隊致力於黑鳶保護,揭露田間毒鳥滅鼠引發黑鳶中毒危機,推廣友善老鷹農法,不毒鳥、不毒鼠,並研究猛禽特性,找到順應食物鏈的生物防治對策。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生林惠珊、博士後研究員洪孝宇推廣「老鷹棲架」,吸引專門食老鼠的「黑翅鳶」駐足,成為田間捕鼠大隊,2018年起在全台推廣架設,漸漸獲得回響,屏東縣潮州鎮公所今年6月與鳥類研究生態室團隊合作,是第一個主動與團隊聯繫想參與設置老鷹棲架的公部門。

潮州鎮公所主秘王建元說,潮州鎮位在屏東平原中心位置,大武山到潮州火車站直線距離僅9公里,屬猛禽活動範圍,大武山附近有黑鳶、大冠鷲、鳳頭蒼鷹、紅隼、遊隼、熊鷹、褐鷹鴞、領角鴞、長耳鴞等,潮州地區不時可見在高空盤旋的老鷹,或停在檳榔樹上的黑翅鳶。

為營造友善環境,王建元說,希望借助生物循環方式,取代環境用藥,找到兼顧農業、生態平衡點。

今年6月起,鎮內公有地不再投放鼠餌滅鼠,公所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合作,利用猛禽喜歡站在制高點習性,在公有地建置老鷹棲架,吸引猛禽如黑翅鳶等棲息,猛禽愛吃野鼠,能降低野鼠密度,建立生態平衡。

洪孝宇說,今年接獲潮州鎮公所主動洽詢,當下有些意外,通常是個別農民詢問設棲架方式,公部門主動洽詢很少見。

王建元指出,2015年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全面停辦滅鼠周,地方政府規畫防治滅鼠,為友善大地,利用老鼠生物鏈天敵防治鼠患,避免老鷹誤食被毒餌毒死的老鼠造成傷亡,今年起,公有地不再投放鼠餌滅鼠。

潮州鎮公所指出,滅鼠餌劑含抗凝血劑成分,野鼠食用後3至10天會內出血漸,漸走向死亡,期間若被猛禽類,或天敵生物如貓、蛇類捕捉,會間接造成掠食者中毒、死亡。

王建元說,目前鎮內一處約6公頃公有地設置老鷹棲架,作為示範計畫,未來希望投入更多預算,降低環境用藥,為友善生態盡分力。

●看例子╱農藥造成黑鴛消失 老鷹紅豆友善耕作

紀錄片《老鷹想飛》揭露農藥造成黑鳶消失的生態難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找上神農獎得主林清源成為老鷹守護農,以不毒鳥、不灑落葉劑方式種植紅豆,成功推出有產銷履歷的「老鷹紅豆」,理念感動不少人。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屏東「老鷹紅豆」出發點是為了守護黑鳶,起初農民為防止麻雀、斑鳩偷吃紅豆,廣灑毒餌,雖阻擋麻雀騷擾,卻也害了黑鳶。

黑鳶是自然界的清道夫,主食為腐爛動物屍體,食物有毒,連帶影響黑鳶生態,屏科大推廣有機、友善農業方法,近年獲得不少響應。

林昆海說,過去台灣農田用藥嚴重,屏科大等單位進行猛禽體內毒素研究,發現黑鳶、領角鴞、鳳頭蒼鷹等猛禽體內殘留滅鼠藥、中毒嚴重,為鼓勵農民不用滅鼠藥,屏科大推廣架設棲架,讓會抓老鼠的猛禽出現在農田,農民看到老鼠少了,逐漸肯定友善耕作的價值。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