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高中好學課 說出舊日繁華故事

左營高中好學課 說出舊日繁華故事

文╱左營高中提供

今日看來空蕩的高雄市左營西陵街,過去熱鬧非凡,曾是台灣西裝店密度最高的地方,放假日塞滿阿兵哥。左營高中學生用一個學期時間深入了解街上每塊招牌的歷史,寫成作業、編成刊物與策展,為西陵街的人事物說故事。以下是部分作品的摘錄。

●西陵街歷史脈絡
文╱潘欣聖

西陵街位處於軍校路的底端接海平路旁的巷子裡,過去這四周曾是荒地、墓園、家畜市場。直到民國50年代,觀光、清水戲院的大量進駐與海軍基地的軍人,讓這區域開始活絡了起來。而西陵街這條路則是當地居民共同決議之下,為了方便做生意與吸引更多的顧客,兩排住戶各退數尺,久而久之,形成一條具有年代意義與歷史的小巷子。

戲院(電影院)是早年帶動西陵街發展很重要的因素。當時有上海街的中山堂跟西陵街的觀光戲院和清水戲院,放映時客人大排長龍,甚至有時還會有警察來管制。兩條街上戲院播放的電影差別在,前者則較適為大眾欣賞,後者為迎合軍人娛樂需求,會插播一些成人系列的電影。

西陵街最大的特色就是60幾家西裝店開在一條街上,據說是全台西裝業最大的規模都集中在這一區。這些店家的老闆大多都不是本地人,幾乎都因商機而來,所以在商機退却後,也就紛紛離開西陵街,從原本的60幾間到最後剩2家,可想而知軍人的減少對整條街發展的影響之大。


●手作西服美紳士
文╱楊崇祐

走進西陵街上這家老店,美紳士西服的歷史總離不開那台超過40年的古董裁縫機。

請教老闆學做衣服到開店的歷程,老闆說,那時初中並不好考,所以就跟朋友一起去北部當學徒,每天要做各種雜事,從掃地、拖地到顧小孩,全都要會。有時候會累到直接睡在屋簷下,而學徒就是師傅做衣服時邊看邊學,當下次師傅還沒來時,就幫師傅先做,藉此一點一滴累積實力。而且一定要做滿三年四個月後,才能出師,之後因為服兵役到左營,退伍後就決定在西陵街開店。

當時的西陵街非常繁榮,而且大部分都是軍人在消費,為了配合他們的需求,因此美紳士賣的以西裝為主。

老闆娘說,做這行非常累,尤其換季時候,每天都忙到忘記時間,工作到三更半夜只為了讓顧客準時拿到訂製的衣服,這是對信任他們的顧客的誠信。而且在機器取代手工的這個時代,老闆還是堅持全部手工,因為手工才能做出機器無法達到的細膩。

 

●上尚洗衣店
文╱周楷倫

踏入上尚洗衣店,撲鼻而來的是柔軟精濃厚的味道,放眼所見,是掛滿各處等著被領回的各式軍服。從民國九十年營業至今,兼賣軍用品賺賺小錢。

洗衣店裡有一台超大洗衣機運轉,不過,軍服的清洗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整燙,不只要求平整,上衣還要有三條褶皺在後頭,二條在前頭,燙得筆挺。想不到,洗衣店師傅的燙衣功夫,可以讓軍人看起來更有精神,部隊全體的士氣也更鼓舞。

 

●黑葉食品行
文╱黃靜慧

走在高雄的左營區廍後街上,你很容易就會看到黑葉的招牌,店裡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右兩個玻璃櫃,右邊的櫃子裡面有豬肉乾、牛肉乾、肉脯、肉角、肉鬆和魚角,左邊都是分裝好的其他產品和禮盒,老闆夫妻正和客人聊天,店內的氣氛頗為輕鬆。

黑葉的老闆高文欽是台南黑橋牌最早期的員工,1957年在黑橋當學徒時只有8個員工。高文欽回憶,當時工作不好找,所以從高雄阿蓮去台南當學徒,直到1980年才離開黑橋、在西陵街上開店,當時和現在賣的差不多,很多阿兵哥都會在休息時間來吃個現烤大腸和香腸,這一開就是11年,後來是因房東不租了,才搬到現在的位置。

黑葉主要是在製作各類豬肉加工品,因開店這30多年來都是使用溫體豬肉,老闆一家就必須凌晨四時就開始手工處理豬肉,還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以保持豬肉的新鮮,店家的用心反應在客人的好評不斷,老闆的兒子說:「這麽辛苦是為了讓客人吃到最好的,如果用機器做出來就沒有那種古早的味道了!」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6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