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靜為動的中段寫作

化靜為動的中段寫作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陳家鈴撰寫

想在寫作測驗奪高分,必須讓文章比他人「亮眼」,但如何使文章「亮眼」並能凸顯文章主旨呢?那就必須認識化靜為動的描寫方式囉!化靜為動除了有使人覺得立體的「移覺技巧」外,還可使用「對立比較」的寫作模式。「對立比較」是在靜止狀態中強調動感,以凸顯「動」的特色,而使動靜的描述能在一段話中表露無疑,強調動靜之別的張力。例如:洛夫在〈湖南大雪〉一文中:

雪落無聲/街衢睡了而路燈醒著/泥土睡了而樹根醒著

鳥雀睡了而翅膀醒著/寺廟睡了而鐘聲醒著

山河睡了而風景醒著/春天睡了而種籽醒著

肢體睡了而血液醒著/書籍睡了而詩句醒著

歷史睡了而時間醒著/世界睡了而你我醒著

雪落無聲

詩裡出現的主角──街衢、泥土、寺廟、山河、春天、肢體、書籍、歷史及世界等詞彙,皆為靜態名詞,但透過對立特色強調動靜的張力,以「睡了」及「醒了」兩兩對照,並在文句中呈現一股清新的暗示性,從光線的轉化,植物的生長,動物的動作,鐘聲的鳴聲,時間的流動狀態直接說明動態的美好,雖然全文的睡與醒為主觀判別,但不影響閱讀文章全貌,在辯證中,得到一個化靜為動,化景為動的嶄新動感。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文章也能看見化靜為動的寫作手法,例如:同時也以「睡」與「醒」化靜為動的楊喚〈夏夜〉。作者從靜中取動,強調夏日夜晚的靜謐與動人之處,全文呈現溫馨的感覺。

朦朧地,山巒靜靜地睡了/朦朧地,田野靜靜地睡了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輕地往屋頂上爬

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低聲地歌唱著溜過彎彎的小橋

只有夜風還醒著/從竹林裡跑出來

跟著提燈的螢火蟲/在美麗的夏夜裡愉快地旅行

〈夏夜〉的寫作手法一如化靜為動的思考模式:對立比較「睡」與「醒」,從睡與醒中,反襯夏天夜晚的寧靜,全景式主觀判別,但不失真實的樣貌,當夜晚的靜謐,碰上持續生長的藤蔓,持續流動的小河,以及提著燈的螢火蟲,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夏日活潑夜晚,反襯出一般人對於夜晚的既定概念,同時也展現景色表達的動態生命力。化靜為動讓你在平實的文字中,見到動態美感的生命力,我們可直接發揮人與景色間的感官相通性,以不同的感官視角,呈現動態的畫面感,得到全然不同的動態感受。